毛泽东是真理的坚定探索者
薄一波 (1993.12.27)
毛泽东是真理的坚定探索者
薄一波
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
的时候,由中央宣传部等五个单位联合召开“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
这是思想理论战线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国性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老党员和长期在毛主席领导下工作的老战士,我衷心祝愿研讨
会开得生动活泼,严谨求实,开出高水平,推出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以便把对毛泽东思想和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推
进一步。
主持研讨会的同志希望我结合《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一书
的写作,讲讲怎样纪念毛主席的问题。我觉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进入新阶段的今天,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刚刚问世的时候,我们
思想理论战线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最重要的是要学习毛主席把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
实事求是精神,从而全面推动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学习和宣传工作,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
康地发展。
伟大领袖毛主席是真理的坚定探索者。在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
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
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时候,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一代中国共产
党人,在艰苦、复杂、曲折的环境中,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自
主地思考中国革命问题。经过长期的探索,逐步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
际结合起来,成功地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
道路,形成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方
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我们党就是用这套理论、路线和战略
策略思想武装了自己,才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
利。
建国后,在恢复国民经济,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
中,由于我们没有经验,也由于苏联经验当时是唯?是不同的。
六、在政治体制方面,我们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
商制度,跟苏联实行的只有一个共产党的体制是不同的。
七、“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
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7页,后引此书只注页码)建国40多
年来,我国的民族团结不断加强,同这个制度很有关系。
八、我国政府与印度政府首倡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
互关系的准则,已在世界上得到普遍的认同。
以上几条说明: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
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地解决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
问题。其中有些独创虽是作为新民主主义阶段的政策原则提出来的,但
在社会主义阶段也同样适用。
同志们都知道,50年代初期,在国际共运内部,实际上也存在着
两个“凡是”:凡是斯大林讲的,就不容怀疑;凡是苏联经验,就得全
盘照搬。而我们党当时并没有一切都听,全盘照搬。后来我们党还明确
向苏共领导人说明:“我们不同意你们的一些事情,不赞成你们的一些
做法。”(转引自毛主席在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这鲜明地显示了以
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独立自主精神和独创精神。如果从建国开始,就
全盘照搬苏联的那一套,那么,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就可能不会那么
顺利。
这里,我还想讲讲毛主席对工作着重点问题的思考。早在建国前夕
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就提出:“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
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地
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城市中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着生
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1949年6月1
日,他明确指出:“今后工作重点在建设,亟盼各方友好共同致力。”
1954年9月,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强大的现代
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和现代化国防的目标,这是四个
现代化的最初表述。1955年3月31日,毛主席在全国党代会的结
论中提出:我们进入了一个“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
现代化的国防,并且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1956
年1月25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讲话,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革
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这说明:即使毛主席把自己的主要精力
放在抓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的时候,也没有忘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是
为着能早日转向这个中心。
对于苏联体制模式和经济发展战略方面的弊病,在我们党内,毛主
席是察觉得最早的。在斯大林逝世后,苏联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陆续暴
露出来,这使毛主席敏锐地察觉到:苏联经验并非十全十美,因此,在
1955年底,即在苏共20大召开之前,他就在中央领导集体的小范
围内,提出了“以苏为鉴”的思想。就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前后花了两
个多月的时间,听取了34个部委的汇报,着手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
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所作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集全党智慧之大成,提出了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
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毛主席这段时间不畏
艰辛的探索精神,我是亲眼所见,受益匪浅,感慨良深的。《回顾》上
卷已有专篇叙述,就不多说了。这里,只想把从这次听取汇报开始,到
1957年夏季为止的一年多时间里,毛主席提出或同意的一些重要观
点,简要地归纳一下,并简要地说说这些观点的意义。
这个期间提出的重要观点,就我所知,可归纳为14条:
一、两类矛盾学说。提出这个学说,对于确定社会主义改造后党和
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对于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集中精力进行
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理论和工作着重点转移的决策。由于党的八
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确认社会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
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不能满足这种需要
之间的矛盾,这就使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决策顺理
成章了。
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确认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
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只是这两组矛盾不具有在旧社会那样的对抗性质。这说明:社会主义社
会的矛盾,可以通过自身的调整求得解决,两组矛盾的不断发展,不断
解决,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小平同志指出:“从二十多年的实
践看来,这个提法比其他的一些提法妥当。”(《邓小平文选》197
5—1982年,第168页)这个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仍然起
着指导作用。
以上三条,构成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理论系列。这是毛主席运
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社会主义社会所取得的科学成果,是对那种认为社
会主义社会只有道义上的一致而没有矛盾的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也是
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
四、发挥两个积极性的思想。既发挥中央的积极性,也发挥地方的
积极性,意味着中央管理国家事务的权限,有一部分要下放给地方管理。
这是毛主席根据我国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参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
的经验提出来的。
五、在肯定全民所有制企业由国家经营的条件下,承认企业拥有一
定程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在肯定国家市场是主体的前提下,允许一定
范围内的自由市场作补充。
六、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允许一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作为国营经济
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并提出“可以在消灭资本主义后又搞资本主义”,
地下工厂可以合法化,变为地上的,合法雇工;华侨投资的,20年、
100年不没收。这对把公有制看成是社会主义社会唯一所有制的传统
观念是一个突破。
七、在分配方面,提出了国家、集体、个人三兼顾的原则。这是鉴
于苏联的教训而提出的。
八、在经济发展战略方面,提出了走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轻工业
和重工业同时并举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
九、发出了“向科学进军”和“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的号召,
提出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宏大的技术干部队伍。
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它反映了科学和艺术发展的客观
规律。这个方针的提出,对苏联长期实行的只扶持一家之言、一种流派
的艺术,别的都看成异端的禁锢政策,是一个突破。
十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是我国历史条件的产物。我
国历史所形成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体制,由于这个方针的提出,
又增添了新的内容。
十二、民主和法制建设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
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
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国家也较能经受风险。
十三、“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的思想与和平解放台湾的
倡议。这是周总理在1956年6月向首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报告中宣布
的。
十四、“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
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的策略思想。
上述观点虽然大部分没有照做,有的还只是在酝酿中的思想观点,
但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出,在当时毛主席的思想里,确实想摆脱苏联僵化
模式和斯大林“左”的指导思想的束缚,寻找一条在体制方面比较灵活、
指导思想方面比较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道路。
可惜,1957年下半年以后,由于对国际、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
和影响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加以在一系列的巨大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
自满情绪,急于求成,毛主席在经济社会发展、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等
方面的指导思想,都发生了“左”的转向,以致发生了将近20年“左”
的失误。小平同志说过:“毛泽东同志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
东西。”(同上,第262页)这里所指的“正确的东西”,我理解,
既包括毛主席长期坚持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包括他在探索中提出
的正确观点。
但是,毛主席毕竟是一位伟大的探索者。就在1957年以后,特
别是60年代前期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失误期间,他在一些场
合的讲话,仍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或者闪烁出探索前进的思想
火花。这些意见,我记得的,有这么6条:
一、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的观点。经过了“破除资产阶
级法权”、“吃饭不要钱”和刮“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
等严重挫折之后,他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的国家,在社
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还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能剥夺农
民。
二、中国要赶上和超过资本主义先进国家,没有100多年的时间
是不行的;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可能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发达的社
会主义两个阶段,并推断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更长。
三、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按农、轻、重
次序安排计划的意见。早在1956年听取34个部委汇报时,他就说
过:你们再不重视农业、轻工业,我就要把重轻农的次序倒过来。以后,
他又多次提及。后来在提法上果然倒过来了。
四、两步走的战略步骤:第一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
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
代化。这是1964年底1965年初通过周总理向三届人大一次会议
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现在使用的四个现代化的标准提法,就源出于
此。
五、支持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试办托拉斯的倡议。这说明毛主席在6
0年代前期已察觉到单纯按行政方法管理经济的弊端。
六、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
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三结合)”的思想。这
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企业管理方面的运用,是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管
理制度中所没有的。
在1957年9月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毛主席虽然错误地改变了八
大关于主要矛盾问题的科学论断,但在1962年 八届十中全会 前,他
还是想把社会主义建设摆到中心位置上来的。1958年1月,他提出:
从今年起,“把党的工作的着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1958年底,
他在会见外宾时说,我们现在进行的新的革命,是对地球和自然界的革
命。1959年国庆期间会见外宾时又说:今后10到20年内,主要
精力将放在建设上面。只是后来实际上没有这样做就是了。
发动“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晚年全局性的严重失误。运动本身是
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这早已有历史结论。但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
间,毛主席在改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方面仍然作出了重要贡
献。他不仅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正确战略和我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
想,而且还在外交上成功地打破了美国对我国的封锁。年龄大一点的同
志可能记得,70年代初,引起全世界注目的大事之一,是毛主席、周
总理审时度势,抓住尼克松入主白宫后表示要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为
中美关系正常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接着一鼓作气,同日本、加拿大、
意大利、联邦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样,由美国带头
对我国实行了20多年的封锁,就被大面积地打破了。外交局面打开后,
经济关系也拓展了。那时候,“四人帮”阻挠我国同西方接触,吵得很
凶,而且是不择手段的。所谓“蜗牛事件”,是许多同志记忆犹新的。
但是,在毛主席支持下,周总理力排阻力,打开了向西方引进技术设备
的大门。70年代,我国从日本、西德、美国等10多个国家引进22
套大型设备。那批引进项目现在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家不
是看得很清楚的吗?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两句名言:“路漫漫其修
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漫漫征途上,为开拓前
进的道路,毛主席就是不知疲倦地探索着。对于寻找适合我国情况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在建国初期就有所思考。集中的探索则在1956
年全年和1957年上半年。以后,他发生了“左”的失误,但仍没有
放弃这一探索工作,直到临终。可不可以这样说,探索的起步是正确的,
提出了许多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重要思想,后来,探索向着正确和错误
两个趋向发展,最终陷入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因而,应该承
认这次探索没有取得成功。在我们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
会主义,是没有先例的。在探索中出现失误,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令人
十分惋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