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想念延安人民——回忆一段往事
土金璋
1964年6月,我任延安地委副书记,负责外事和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工作。纪念馆陈列方案,报经中共陕西省委批准后,我们一行12人,由我带领去北京向党中央汇报,并向在北京工作的“老延安”征求意见,以便最后定案。
时值盛夏,万木葱茏,我们到了北京心情格外愉快。为了工作方便,我们就住在中直招待所,确定由我负责和中央办公厅、中宣部联系汇报事宜,其他同志则每天出去走访老同志,征求他们对陈列方案的修改意见。
7月2日下午3时左右,毛主席办公室汪东兴主任派车将我接到他的办公室,对我说:“主席想念延安和延安人民,想回延安去看看,并问延安有无干部到北京,在未去之前想了解一下延安的情况。我打听到你从延安来,想请你向主席简要地汇报一下延安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情况。”听到这话,我的心情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能又一次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紧张的是我4月份才由北京调到延安工作,因到延安时间短,对工农业生产正处于熟悉情况阶段,随身又未带材料,担心向毛主席汇报不好。因此,我建议说:“我们一同来了10多位同志,如果都能参加主席接见,大家都谈,你一句,他一句,这样谈就全面些,不仅能满足主席了解情况的要求,也能满足主席见到更多延安人的愿望。”汪说:“这个意见可以考虑,今天不定,过两天再说。”
当时在我脑海里就映出4年前(1960年)我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工作时,和毛主席在一起吃过几次饭和谈过话的情景,特别是一天上午在国宾馆12号楼大客厅的一次谈话,给我印象最深。当时,主席坐在大沙发上,我坐在左边小沙发上,主席叫我也坐在大沙发上,长时间拉着我的手,和蔼亲切地笑着,问我是什么地方人,我说:“我是陕西淳化县,原陕甘宁边区赤水县人。”主席说:“赤水县就是淳化县和原三水县(后改为旬邑县)的各一部分。”主席又讲到旬邑县的职田镇、崔家河、土桥镇,淳化县的马家山、通润镇、爷台山等地,以及原陕甘宁边区的这两个县与国统区边境线上的村、镇。毛主席由西北讲到东南,提起这些村镇如数家珍,十分熟悉,可见主席记忆力强得惊人。
6日上午,毛主席办公室的同志打来电话,告诉我们,延安来的同志7号下午不要外出,在招待所等待。由于我事先未告诉大家主席接见的事,大家听了不要外出的消息,立刻议论起来。有的说:“明天可能有重要报告。”有的说:“可能是什么重要会议要咱们去参加吧!”延安党校校长黑振东同志说:“我看怕是毛主席要接见咱们延安来的同志吧!”说到要和毛主席见面,大家异常兴奋。黑振东同志夜晚睡不着觉;有的同志买了新衣裳,有的同志买新皮鞋,有的同志一整天不离开招待所,有人出去理发也要说清楚在哪个理发馆,怕耽误了良机。
7月7日上午毛主席办公室的同志又来了电话,指名要我接电话。拿起了听筒,同志们都把我围了起来,大家的视线集中在我的脸上,屏声静气地看我的表情。我放下听筒后,立即激动、大声地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延安人民日夜想念的毛主席今天下午要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我们!”大家先是一愣,顷刻猛然醒悟过来,都兴奋地欢呼跳跃着。大家在自己房子眼巴巴地瞅着钟表,恨不得把指针拨快一点。同志们急切地盼望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下午5点钟,一辆乳白色的小面包车从招待所大门驶进,服务员同志礼貌地来到我们坐等的小会议室,兴奋地说:“中办来车接延安的同志们。”黑振东、张茂远、刘克廉、黄高谦、冯芝桂和我等12位同志立即上了车。
小面包车在奔驰,大家顾不上欣赏窗外的景致,一颗颗焦急的心已早早飞到人民大会堂,飞到毛主席身边。当我们来到人民大会堂湖南厅时,汪东兴同志告诉我们:“主席正在接见外宾,很快就要来了!”我特意看了一下手表:6点20分。幸福的时刻终于来临了,汪东兴同志带我们到湖南厅前厅。蓦然间,我们眼前一亮,主席那高大魁梧的身影出现在我们面前。同志们又惊又喜,只见主席微笑着、迈着稳健的步履向我们走来,汪东兴同志上前告诉主席:“延安同志来看望您了。”主席听到后满面笑容地点点头,同大家一一握手。我第一个和主席握手,我仔细地端详着主席熟悉的面容:那宽阔的额头,温和的眼神,慈祥的笑容,无一不显出伟人的风采。握着主席那温暖宽厚的大手,我激动得心呼呼直跳,兴奋得不知说什么好。汪东兴同志介绍说:“他们都是从延安来的。”由于我和主席在钓鱼台国宾馆见过几次面,这时主席一直握着我的手不放,打量着我,摇了摇头连声说:“不,不,不。”汪东兴同志忙作解释说:“金璋同志原在钓鱼台宾馆工作,后来调到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工作,因延安这几年外宾去的多,陕西省委把他要回去在延安工作啦。”主席听罢,一边点头一边说:“这就是了,这就是了。”我说:“主席好!延安人民想念您!”主席慈祥地笑了:“我也想念延安,想念延安人民啊。你们都在延安工作吗?”我介绍说:“我在地委工作,其他同志都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和延安党校工作。”主席又问:“延安现在怎么样?”我说延安有不小变化。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介绍着延安的情况。我接着又说:“延安人民都很想念您,盼望主席能回去看看。”这时,主席深沉的目光投向远处,缓缓地说:“我来北京之后,还没有回过延安,再回一次延安就好了。我是应该回延安看看,应该看看延安人民的,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要谢谢延安人民啊。”
听到主席这番话,大家心中一热,热泪几乎从眼眶里涌流出来。接着主席又同大家一一握手。大家众星拱月般地簇拥在主席周围。不少同志同主席握了几次手。这时汪东兴同志走过来对主席说:“延安的同志们想同主席照个像。”主席笑着说:“好!好!大家照个像留念。”同志们又热烈的鼓掌起来。主席连连招手,关心地叫大家站好。大家的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毛主席,以至于摄影师按下快门时,冯芝桂同志还未将双手放下。照完像,主席和大家握手告别,同志们对主席说:“祝愿主席身体健康。”主席也笑着说:“好!好!谢谢大家。”大伙用热烈的掌声欢送毛主席,主席一边招手一边说:“谢谢你们。”
第二天上午,我们12人在招待所开了个谈感想座谈会,每个同志都滔滔不绝。说不完的感想,谈不完的体会,千言万语,归纳起来一句话: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回答主席对延安和延安人民的关怀。
这真是终生难忘的一幕啊!过了几天中央办公厅的一位同志送来了16张放大的照片,传达了一位领导同志的意见:除给每个同志一张外,西北局、陕西省委、延安地委也各给一张,给了我两张。黑振东同志把他那张照片放在房间的桌子上。招待所的服务员一面惊奇地看照片,一面羡慕地说:“你们延安人就是特殊,我们住在北京还没有和毛主席照过像,你们刚来北京几天,就见到了毛主席,还合了影。”黑振东同志得意地说:“延安就是不一样嘛,是党中央、毛主席住了13年的地方嘛!”
当时,陕西省委书记张德生同志正在北京医院住院,我们把毛主席接见的情况给他做了汇报,他看了我们和毛主席的合影照片后说:“照片上主席这样满面笑容,这样高兴,看来主席可能要回延安一趟。恐怕要做些准备,你们回去给省委、延安地委汇报一下。”按照张德生书记的指示,我们当即打电话,向陕西省委和延安地委作了汇报。
后来,据说毛主席准备先到井冈山,然后再回延安。1965年5月,毛主席回到井冈山,由于国事繁忙,加之国内外形势的骤变,毛主席回延安的愿望未能实现,成为主席生前的一件憾事。
这张和毛主席合影的照片一直挂在我书房里,它伴随我度过了30个春秋。每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上挫折和不顺心的事,我便会情不自禁地凝视着那张照片,凝视着毛主席那亲切的目光和慈祥的面容,于是我的心中就产生了一股热流和力量。
《人民日报》1995年10月6日
毛主席在延安